宏愿,穿越千年 ——樂山文廟游記
宏愿,穿越千年
——樂山文廟游記
初三5班 羅嘉猷 指導老師:呂世強
懷著一顆虔誠的心,迎著一陣散發書香墨韻的清風,我整理好衣冠,仰視門匾,踏進樂山文廟。
孔夫子的盛名至今仍在史書與人心間留戀,春秋的墨點已悄然蕩至身前。駐足,睜眼,抬頭,凝視!淡泊之志在心中醞釀,寧靜之心驅散絲絲彷徨。端著心中波瀾不驚的水,去欣賞文化之根的姿態.
“萬仞宮墻”矗立在眼前,嚴嚴實實地“戍守”著莊嚴的學宮,卻關不住文廟之中快要溢出的書香氣息。宮墻之上蓋著緊密排列的碧瓦,為雄壯巍峨的高墻再添一抹金碧的點綴。
東攬“賢關”,右接“圣域”,進入文廟,一場莊重的“儀式”拉開序幕。靈星門高大雄偉,氣勢恢宏;風霜沖刷,留下些許斑駁,歲月在墻上剝落,可歷史的風塵仍掩蓋不住學宮洋溢的千年古韻。
提起雙腳,小心翼翼的跨過門下石檻,滿池的碧葉綠禾撩起誘人的清香。半月形的泮池像是拱衛著北面的大成門。當地人講這泮池常年水深半池,不見消長,也許這便是文化的底蘊鎮守著這一方寧靜。古時學子初入學宮讀書,即稱之為“入泮”。徘徊在泮池之側,凝視著倒映在池中的門外奎閣,心中便自然浮現出千年前的一幕:莘莘學子白衫青袍,漫步在泮池之畔,手捧書卷,放聲高誦,豪壯,激越,雄輝!在書中,聲中,廟中,池畔,釀成了專屬于士人的一壺美酒,書香而酒洌!
千年一幕,壯哉!亦在我這后生心中綿延出無限的憧憬。
在泮池的北面便是大成門。遠觀這門,便覺異常高大,近看原來是建在兩米多高的臺基之上。其三梯九級,塔柏對峙,藍瓦紅柱白石欄桿,色彩斑斕;寶頂高聳,鰲角飛檐,臥脊盤龍,鐵鏈鎖獸,更顯造型豐富,氣勢恢宏。大成門兩邊是兵器庫與禮樂庫。進入大成門,便進了文廟的第二道院落。在東西廡之間是一方兩百多平米的拜臺,三面石欄,欄上圖案,蝙蝠飛舞。方形石柱,蹲立石獅,石欄兩角,巨口龍頭,威嚴盡顯。
跨過九級臺階,穿過莊嚴拜臺,便可登上金瓦紅墻、氣勢磅礴的祭孔正殿——大成殿。大殿正中, “大成至圣文宣先師”“文宣王”——孔子端然正坐,頭戴皇帝才能享用的冕旒,身穿黃袍紫衣,雙手執笏。目光炯炯,黑須濃密,神態莊嚴。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以他淵博的學識、仁厚的胸懷打動了三千弟子,兩千多年后的今時今日,孔子更以他的博大、德行、淵厚感動并影響著十四億華夏兒女??追蜃拥乃枷?,在兩千多年前生根、發芽,穿越漫長但不失激壯的時空隧道,依然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滋長著,不曾停息。仰望著這位與我相隔數千年的“千年偉人”,凝視著這位首次提出“有教無類”的教育家,這位創立以“仁”為核心的道德學說的哲學家,這位夢想著“大同社會”的政治家,這位“重利輕義”的經濟學家,這位儒家學派創始人,這位至圣先師,我的內心竟蕩起了與此情此景極不相稱的波瀾——那油然而生的敬意與崇拜竟席卷了我內心的淡泊與寧靜,唯以頂禮膜拜,書寫情懷!
時光匆匆,轉眼之間幾千年歷史夾帶著幾絲顛沛的流離之苦滾滾而來,浪沫橫溢,微風如織,思緒便飄回了千年之前??鬃又臐M天下,孔子之道滿天下。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此刻我終于明白,這兩萬多平方米的文廟之中,最美的精致絕不是那“萬仞宮墻”亦或是泮池之水,也不是百態石獅亦或是如生雕塑,而是眼前這尊孔子的塑像。
我看到,一位白發蒼蒼“溝壑縱橫”的老人,從周游列國的車架上走來,從雨云飄渺的史書中走來,從古香古色的文廟中走來,懷揣著他的執著,秉持著他的信念,踐行著他的學說,至死,不渝!
老夫子,您看到了嗎?兩千多年后,“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。”社會講信修睦,國家將成大同。您的理念,穿越千年,鋒芒不減,如愿實現!